高盛在中国有贷款平台吗?深度解析外资银行的信贷布局

SEO999 4 0

  最近不少网友都在问,高盛这样的国际投行巨头到底有没有在中国开展贷款业务?这篇文章将从高盛在中国市场的金融牌照、合作项目、服务对象等角度,为你梳理其在消费贷、企业贷领域的真实布局。我们还会对比其他外资银行的贷款产品,帮你找到更适合的借贷渠道。

  说起高盛,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西装革履的投行精英在做跨国并购。确实,他们在中国主要是做企业上市辅导、债券承销这些"高大上"的业务。不过你可能不知道,他们早在2004年就和工商银行搞了个工银瑞信基金,后来又与高华证券成立合资公司。

  这里要注意的是,虽然高盛持有国内多家金融机构的股份,但直接面向个人放贷的牌照还真没拿到。就像去年想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事儿,最后也没了下文。不过话说回来,他们通过参股网商银行、微众银行这些互联网银行,间接接触到了小微贷款市场。

  直接告诉你答案吧——目前高盛没有面向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贷款平台。他们的官网服务列表里,企业融资、资产管理这些业务排在前列,压根找不到"个人信用贷"或者"消费分期"的入口。

  不过有个特殊情况,如果你是跨国公司高管或者超高净值客户,可能会通过私人银行部门获得定制化融资方案。就像前年有个做跨境贸易的客户,就用海外资产作抵押拿到了美元贷款,但这种案例实在太少了。

  虽然个人贷没戏,但企业端可是高盛的主战场。他们给中概股公司做IPO时,经常会打包提供过桥贷款。像去年某新能源车企赴美上市前,就拿到了2亿美元的短期授信。

  另外在绿色金融领域,高盛联合国内银行推出了碳中和专项贷款。比如今年3月,某光伏企业就通过这个渠道拿到了利率比市场低0.8%的5年期贷款。不过这类业务门槛很高,通常要求企业年营收在10亿以上。

  既然高盛这条路走不通,咱们看看其他外资行的操作:

  • 渣打银行的"现贷派"个人信用贷,最高能借50万

  • 汇丰中国针对中小企业有"快速融资通"

  • 花旗银行的房贷利率有时比中资行还低0.1%

  • 东亚银行最近上线了纯线上消费贷产品

  不过要注意,这些外资行的贷款产品往往对收入证明、征信记录要求更严格。像汇丰的信用贷就明确规定,必须提供完税证明和工资流水,这点和国内银行不太一样。

  从他们在印度、东南亚市场的动作来看,高盛其实在试水数字信贷业务。比如去年收购了印度版"花呗"的股权,还参与了越南某金融科技公司的C轮融资。

  不过在中国市场,监管环境确实比较特殊。去年发布的《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办法》,对外资机构的展业范围划了更清晰的界限。个人觉得,高盛就算要布局消费贷,大概率会通过控股的网商银行这类持牌机构来操作。

  最近有个值得注意的信号,高盛正在大量招聘熟悉中国监管政策的本地化团队。他们在北京新设的金融科技实验室,也开始研究智能风控模型,说不定哪天就会推出创新信贷产品。

  最后给点实用建议:如果是20万以内的消费贷,优先考虑招行、建行这些大行的线上产品,利率透明且常有优惠活动。需要经营贷的话,不妨比较下网商银行、微众银行的纯信用贷款,放款速度确实快。

  对于想找外资银行的用户,重点看看汇丰、渣打这些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机构。他们的跨境金融服务确实有优势,比如用香港保单作抵押贷款这类特殊业务,中资行反而办不了。

  总之,虽然高盛现在没开放个人贷款业务,但中国市场的变化谁也说不准。建议保持关注的同时,还是先选择现有成熟渠道,毕竟借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