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打开手机,网贷广告突然少了一大半。以前刷短视频总跳出来的"轻松借10万"弹窗,现在点进去好多都打不开了。这背后是国家对网贷乱象的一记重拳,让不少人松了口气。
半年前那个凌晨,李女士被网贷催收电话惊醒的情形还记忆犹新。她在某平台借的3万元利滚利变成15万,催收员扬言要给她老家的父母寄花圈。"现在我手机里的催收短信全清空了,终于能睡个安稳觉。"李女士说,这要感谢监管部门把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高利贷平台一锅端了。
这次整治动真格的了。光上半年就查封了2000多家违规平台,光某省一个月就带走了上百号搞暴力催收的。更解气的是,那些坑人的套路贷现在不敢明着来了。以前那些"零门槛""秒到账"的宣传语,现在基本看不见了。朋友王哥前阵子被骗的8万本金,最近听说追回来3万,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最明显的变化是投诉热线终于能打通了。去年我同事小林被网贷骗了,打12378老是占线。现在去投诉网站看,处理进度都写得明明白白。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网贷纠纷调解成功率从三成涨到六成,这说明平台开始怕事了。
不过还是有些漏网之鱼在玩花样。上周我妈还收到条短信,说她的社保卡能贷30万,利率低至0.99%。我拿手机一查,这个所谓"正规机构"连备案号都没有。看来骗子们开始转战中老年群体了,这提醒我们得多教教家里老人防骗。
要说整顿效果,用市场数据说话最实在。上半年网贷成交量降了四成,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量反而涨了15%。这说明不是大家不借钱了,而是钱开始流向正规军。就像开饭馆,把地沟油大排档清退了,正规餐厅生意自然好起来。
现在打开支付宝借钱,年化利率清清楚楚写着15%,再没有套路费、砍头息。年轻人小张说:"以前总觉得网贷水深不敢碰,现在看明码标价,急用钱时倒是个选择。"这种变化对刚需群体确实是好事。
整治不能一阵风。就像打地鼠游戏,这边按下去那边又冒头。最近发现有些平台改头换面做"会员服务",实际还是变相高利贷。监管部门的眼睛得再擦亮点,咱们普通人也得提高警惕,别被新套路忽悠了。
这次整顿给市场立了规矩:借钱可以,但不能耍无赖。既给急需用钱的人留了通道,又把吃人血馒头的黑心商家清理出场。下次再碰到"无抵押秒放款"的广告,至少能放心点开看看——毕竟,经过这波大洗牌,能在市场上活下来的平台,都得按规矩办事了。